新消息:
    首页 > 北京资讯 > 北京社会焦点

北京市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时间,不打官司直接执行

北京市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时间(2) 不打官司直接执行(1)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京市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时间,不打官司直接执行】,以下3个关于【北京市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时间,不打官司直接执行】的北京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北京法律知识。

  • 共绘文明海淀|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为百姓撑起权益“保护伞”
  • 北京海淀法援协调联动助力农民工维权
  • 快速、不收费、可执行!来到法院,除了打官司您还有这个选项
  • 共绘文明海淀|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为百姓撑起权益“保护伞”

    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供图

    日前,在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法援直通车送法到家门”活动启动仪式后,包括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简称“京悦所”)在内的海淀区15家律师事务所迅速响应,积极联系对应的街道,沟通“法律直通车”的具体形式、内容,分别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送法到家”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法治送到百姓家门口。

    “法援直通车送法到家门”活动成效如何?基层街道反响如何?8月2日,记者跟随海淀区司法局副局长张昕、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范晨等一行实地走访了北太平庄街道,了解法律援助情况。

    让“法援直通车”落地落实

    记者了解到,“法援直通车送法到家门”活动期间,京悦所针对北太平庄街道实际情况,分两步走开展法援服务工作。“第一阶段由京悦所律师为街道居民解答关于申请法律援助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围绕群众关注的土地承包、征地拆迁、老人赡养、邻里纠纷、遗产继承等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咨询交流等;第二阶段开设法律援助讲座、发放法律援助宣传册页,帮助群众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化解纠纷,听取法律援助便民惠民意见建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援助法知识,提升法律援助群众知晓率。”北太平庄司法所所长李宁说道。

    法律援助作为利民惠民服务,一经开展就受到了北太平庄司法所的高度支持和积极配合以及辖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北太平庄街道副主任张永建表达了对援助律师们的感谢之情,“律师们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法律支撑,疏解了工作压力,为百姓真正解难。这种接地气的活动,是我们基层街道最需求和最欢迎的。我们也希望类似活动未来能持续举办。”

    为了让法律援助持续下去,惠及更多人,张昕表示,“‘法援直通车’活动接地气、听民声,应该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化法律服务利民工程,落实‘七有五性’监测指标。通过创新的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为困难群体撑起法律权益的‘保护伞’,推动新时代法律援助工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援助的关爱与温暖。”

    以宣传扩大法援覆盖面

    同样,实现“法治化”不能只“埋头做事”,还需要“人尽皆知”。提升居民知法、懂法、用法能力,需要法律援助与宣传志愿服务相结合,依托互联网等平台,让更多的群众知悉法律援助制度,让更多的志愿律师参与法律援助,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普法宣传服务一方面为‘宣传’,而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借助普法宣传的同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对接百姓法律需求、为平台服务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基础。”范晨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了拓宽法律援助渠道,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业务协同综合调度平台,架起了律师与群众沟通的桥梁。通过该平台,律师们可以帮助群众解决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咨询等工作。

    “法律援助是律师事务所、律师们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法律直通车活动’充实法律援助律师到街镇开展工作,设立法援律师值班岗位,选派职业素质高、服务经验丰富的律师到街镇、社区(村)现场解答解决法律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了解法律常识与法律援助,增强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自觉,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这样不但能培养居民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能影响辐射更多的人,积极有效地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张昕表示。

    记者手记

    让“文明法援之风”吹拂每个角落

    让普法内容更接地气,让法律援助应援尽援,让律师们协同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营造知法、学法、守法的社会氛围,为法治社会、法治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能,是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惠民之举。只要不断地拓宽、创新法律援助渠道,加强法治文化阵地等宣传载体建设,进一步延伸法律援助的工作“触角”等,定能让“文明法援之风”吹拂海淀每一个角落。(记者 阚丽丽)

    北京市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时间,不打官司直接执行

    北京海淀法援协调联动助力农民工维权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

    2018年5月的一天,北京冠楠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楠接到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电话,海淀区某工地发生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现场人员情绪不稳,希望王楠能带领律师前去提供援助。撂下电话,王楠立即联系了律所其他几名律师,火速赶到了现场。

    在北京市海淀区,像王楠一样的法援律师有很多。王楠所在的冠楠律所同时也是一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海淀区司法局的领导下,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服务农民工,组建起以执业律师为主的农民工法律援助专业队伍,联合各单位建立农民工讨薪联动机制,成效明显。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工地上,王楠看到了数十名情绪激动的工人。他们穿着破旧,在工地上敲敲打打,有的人手上还有伤。他们称,自从春节后来上班,就没拿到过一分钱工资,生活无以为继。

    在现场,律师们分成两拨,一拨负责安抚农民工兄弟的情绪,一拨向包工头了解情况。经了解,包工头并非故意拖欠工资,而是工地项目方突然违约降价,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开支,才一拖再拖。

    为了防止矛盾恶化,律师们找到了项目方,并拉上包工头一起,就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工作天数等内容展开协商。律师们磨破了嘴皮子,拿出了北京市建筑行业外墙作业人员近3年的日平均工资标准,推翻了工地的结算标准,最大程度为农民工争取了利益。第二天下午,矛盾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60名农民工当场拿到50余万元的工资。

    据了解,海淀区中小企业达数万家,区域内农民工在小微企业多、服务行业多,劳动密集型特点较为显著,法律援助潜在受援人员密集。同时,区内法律服务资源丰富,有律师事务所420余家,律师达4600余人。

    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说,海淀织密法律服务网,以海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为中心,各专业工作站、街镇工作站、律师事务所工作站全面实现辐射作用,构建起15分钟法律援助圈。50名热心法律援助事业、对劳动争议案件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律师团,担负起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宣传、代理追索劳动报酬仲裁、代理诉讼,并充分运用和解、调解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强化协调联动让农民工受惠

    1月8日下午,跟随海淀区法援中心负责人,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四环北路的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仲裁院接待大厅,记者看到,10余个接待窗口中,排在1号和2号是法律援助工作站窗口,专门接受农民工法律求助和咨询。

    据海淀区法援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许多农民工因为权利受损找到仲裁院,仲裁院在受理和调解劳动争议案件的同时,专门设立窗口接受农民工的法律咨询。两个窗口均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快捷受理窗口,有两名法援律师值班。如果农民工遇到纠纷需要立案,律师将为其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第一时间上报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服务。咨询窗口每天接待农民工的咨询量很大,值班律师从早到晚闲不住。

    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曾受理过一起烧伤清洁工的维权案。45岁的李大姐来自山区,在海淀一家宾馆当清洁工。在一次清洁工作中,李大姐不慎将清洁剂打翻,喷洒出来的化学物品从其口鼻进入肺部,造成其肺部严重灼伤。宾馆称不担负任何责任,一贫如洗的李大姐找到了在仲裁院值班的法援律师杨绍平。

    杨绍平告诉记者,李大姐第一次来的时候无法正常行走,身体受损严重。“如果不及时提供救助,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随后,杨绍平为李大姐提供了法律咨询,并将其案件快速转至海淀区法援中心。法援中心协调海淀区总工会,为李大姐发放了救助金后,并迅速指派律师代理李大姐与对方展开调解,李大姐最终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劳动仲裁院的法援工作站只是海淀区打造助力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中的一环。据介绍,近年来,海淀区司法局努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线面相结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镇)服务站和社区(村)服务室三级网络全覆盖。在加强法援工作站点建设的同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法律援助工作站、海淀法院工作站的律师值班工作,让农民工能就近申请到法律援助。同时,法援中心将服务窗口前移,建立农民工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

    记者了解到,海淀区司法局还积极强化各部门协调联动,与海淀区劳动监察大队、公安、工会、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健全联动机制,发挥联动效应,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引导农民工合理合法解决问题。

    快速、不收费、可执行!来到法院,除了打官司您还有这个选项

    即使选择了诉讼,也还是不希望与对方“撕破脸”?

    排在长长的队伍中,担心着自己的案子什么时候能够办完?

    手里攥着起诉书,却为要交多少诉讼费心中惴惴?

    看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生怕自己也遇到“老赖”?

    也许,您需要的只是一条没有收费站的司法快车道。

    海淀法院诉前调解

    推荐指数:★★★★★

    诉前调解的优势

    1、节约时间。一起案件,从立案、宣判、上诉到二审结束,可能要花去将近一年时间,而诉前调解一般只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让调解再次提速,海淀法院开通诉前调解专用通道,只要符合立案条件,且当事人愿意先行调解的案件,不需排号,可直接进入专门窗口办理相关手续调解成功后,可由速裁庭出具调解书,或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只要材料齐备,当事人无需多次奔波,当天就可办完。

    2、节约费用。立案后,法院根据规定必须收取诉讼费。而进行诉前调解完全是公益性的,不收任何费用!

    3、快速履行。经过调解和协商达成的协议,对方通常会自动履行,免去了强制执行的麻烦;如果您担心对方不履行协议,还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这就如同判决书一样,得到强制执行的保障。

    4、人情还在。一场官司后,您可能与对方彻底撕破了脸皮。因此少了一个朋友、一个客户、甚至一个亲人,这是否划算?如果有这样的顾虑,您就不妨选择诉前调解!

    可能您还有这样的担忧

    能和解的话我何必来到法院?

    调解有用吗?

    调解成功的案例是最好的回答。

    涉及子女抚养和房产分割的离婚纠纷,没有难住诉前调解

    夫妻双方因冲突分居,双方均同意离婚,但对子女及房产经多次沟通仍有争议。人民调解员多次通过单独沟通、面对面调解,一一理清分歧,促成双方达成了孩子由男方抚养,房屋归男方所有,男方向女方支付150万元补偿金的方案。

    曾上电视节目调解无果的继承纠纷,没有难住诉前调解

    父亲去世留下的房屋应当如何继承?兄弟俩互不相让。一家人的纠纷曾经由某电视调解节目化解,但最终又来到法院。人民调解员经过沟通,了解到双方争议其实在于父母另几套房屋的归属,于是通过为兄弟梳理纠纷实质原因,巧打“亲情牌”,最终达成了一方支付补偿款,另一方放弃继承的和解协议。

    被告人数众多,又缺乏履行能力的房屋租赁纠纷,同样没有难住诉前调解

    因拖欠公租房租金,区住房保障中心预备起诉40余位公租房承租人。纠纷事实虽然清晰,但这40余名租户几乎全部都是低保户,缺乏清偿能力。人民调解员在对承租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几户进行重点调解,并提出了分阶段偿还租金的建议,使纠纷得到了一揽子解决。

    案件如何进入诉前调解?

    简单说,只有一个条件:您的同意。如果您同意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请在立案时填写立案阶段委托调解机制申请书》。

    进入调解后您的案件会如何推进?

    1、案件将移转给调解法官,由其指导调解员进行调解。

    2、调解员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电话调解或请双方到法院调解室当面协商。

    3、调解成功后,可依据当事人意愿选择由法院出具调解书、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或者撤诉。

    4、调解书和经过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诉前调解的范围包括哪些?

    1、婚姻家庭纠纷(离婚、抚养、赡养、析产等);

    2、继承纠纷;

    3、合同纠纷(借款、买卖、租赁、物业服务、供暖纠纷、劳务、教育培训等);

    4、知识产权类及网络侵权有关的纠纷;

    5、侵权类纠纷(人身和财产损害赔偿、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相邻关系等);

    6、其他适宜调解的纠纷。

    2017年1月截至目前,海淀法院已经诉前调解成功上述各类纠纷2064件。这些案件都在立案阶段得到了快速化解。

    从调解情况来看,如果您的案件是以上几种情形,建议您不妨尝试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为何能快刀斩乱麻

    四大关键词告诉你答案:

    一是诉调对接中心

    诉调对接中心是海淀法院在立案庭设立的多元化解纠纷工作的专门管理机构,对所有委托社会力量进行调解的案件统一实行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诉调对接中心的职能定位是开展委托调解、调解组织管理、诉前保全工作。可以说,它是诉前调解的“分诊台”与“枢纽”。

    二是合作调解组织

    为了最大限度化解纠纷,海淀法院已经与海淀区调解与法律援助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调解中心、海淀区妇联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海淀区司法局“区诉前调解中心”等5家调解组织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目前,海淀法院正在与中国(北京)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北京12330),就扩大知识产权案件调解范围进行洽谈。

    三是诉前调解室

    为全面推进诉前调解工作,海淀法院先后于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院本部、中关村法庭、东升派出法庭、第二办公区、山后派出法庭、上地派出法庭设置六处诉前调解室,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在基层法庭的全覆盖。

    四是速裁法官值班制度

    为提高诉前调解案件处理效率,诉调对接中心与速裁庭共同建立速裁法官值班制度,保证每天有一名固定的速裁法官与调解员对接,使当日调解成功的案件能够在速裁庭快速处理,只要当事人材料齐备,就可以当日领取调解书,或进行调解协议司法确认。

    如果您对诉前调解还有疑惑,请您在海淀法院立案导诉大厅领取法官写给您的一封信——《诉前调解建议书》,它会为您详解诉调对接流程。

    在导诉大厅和立案大厅两个当事人等候区域,我们悬挂并放置了诉前调解工作的宣传展板和各类宣传材料,您也可以通过大厅内的电子触摸屏查询到各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简介,以及每位特邀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特长。

    最后,请您了解,我们对诉前调解的探索出于一个与您一致的目标:尽可能最快速、彻底地解决纠纷。

    为什么不在进入诉讼前,再给彼此一个机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北京市海淀区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时间,不打官司直接执行】,是否是您想找的北京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北京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