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首页 > 北京资讯 > 北京法律生活

律师帮老人,法律问题援助

律师帮老人(1) 法律问题援助(1)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律师帮老人,法律问题援助】,以下3个关于【律师帮老人,法律问题援助】的北京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北京法律知识。

  • 法律援助多举措——拒绝“帮老”变“坑老”
  • 民警阻止九旬老人向“孙子”汇款,老人用敬礼向民警表达感谢
  • 儿子身亡父亲维权十余载 市北司法抚平老人“陈年伤”
  • 法律援助多举措——拒绝“帮老”变“坑老”


    栾城司法局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帮助老年人“养老”的旗号对老年人实施诈骗,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很大。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利用保健培训和产品推介、投资理财高额回报等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精神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今年以来栾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针对我区老年群体出台多种援助措施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宣传,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增强老年人的法治观念,提高老年人的防骗、识骗能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一是加强防诈法律援助宣传。结合新实施《法律援助法》宣传活动,通过印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宣传册、张贴标语等形式进农村、进社区、进公园、进广场进行防诈骗宣传,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最大限度挤压“行骗空间”。二是提供专业精准法律援助咨询。强化值班律师针对老年人提出的法律问题从专业角度给予耐心分析解答,为老年人“解疑答惑、出谋划策”,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强化依法维权意识。三是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老年人优待服务窗口”,针对老年人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增强老年人对法律援助工作满意度。

    律师帮老人,法律问题援助

    民警阻止九旬老人向“孙子”汇款,老人用敬礼向民警表达感谢

    来源:江苏新闻

    9月14日

    扬州一位九旬老人

    接到了远在德国留学的孙子的电话

    让他汇十万块钱救急

    老人立即赶往附近银行汇款

    谁劝跟谁急!

    银行只好报警求助

    当天上午10点多

    扬州市公安局蝶湖警务站

    接到某银行报警

    称有位老人疑似被骗

    执意要将十万元汇给陌生人

    民警随即往银行赶

    老人告诉民警

    他的孙子远在德国留学

    称自己和同学发生了一些矛盾

    两个人打了起来

    他孙子将同学推倒之后

    同学住院了

    所谓的律师和老人说

    如果不在一天之内

    把十万块钱汇到律师的账户上

    孙子就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

    民警发现

    老人不确定打电话的就是自己的孙子

    更不知道律师真假

    却执意要汇钱

    民警设法将老人带离银行

    并与他在外地的儿子取得了联系

    老人儿子立即与孩子进行确认

    证明这事是个骗局

    并对民警表达了感谢

    原来,老人独居扬州

    平时由保姆照顾

    这才让骗子钻了空子

    “假孙子”露馅了

    民警用警车将老人送回家

    下车后

    老人用一个敬礼

    向民警表达了感谢之情

    “谢谢你啊!”

    “慢走

    有什么情况及时和我们联系”

    民警也向老人回了礼

    “老人对我们一直表达感谢

    这说明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我觉得蛮骄傲和自豪的”

    民警说

    详细报道请关注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

    综合/扬州台

    儿子身亡父亲维权十余载 市北司法抚平老人“陈年伤”

    来源:【青岛信网】

    (来源: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

    (来源: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

    信网6月22日讯 (记者 王琪 于晓)6月22日一大早,一面写着“守公平正义 保一方平安”的锦旗被送至市北区司法局。原来,该局不久前通过法律援助为一位远在济南章丘的老人化解一陈年积案,这面锦旗也正是来自章丘区相公庄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志华及信访办主任。一行人驱车4小时自章丘赶来市北,虽面色稍显疲惫,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帮这位失独老人讨回公道,老人年迈不方便赶来,再三委托我一定将锦旗亲手交到大家手中!”

    39万赔偿款拖了十三年 六旬老父亲为儿子维权

    事情要从十三年前说起。2009年8月,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的村民李峰在市北区一酒店打工,安装广告门头灯箱过程中发生事故,不幸触电身亡。经市北区人民法院审理判决,酒店负责人王波及被告张楠承担部分责任,赔偿给李峰家属39万元。

    李峰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意外去世给家中年迈的父母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而这笔赔偿款也是两位老人日后生活的基本保障。然而,这起经过判决的案子在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因为案件中有部分信息产生了偏差,导致这笔赔偿款迟迟没有赔付到李峰的父母手中。

    在老家生活了一辈子的李峰父母从没跟法院打过交道,更不知道要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丧子之痛加上生活的窘迫,让两位老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也就是在这时,李峰的父亲听说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这也成为了他为儿子讨还公道的“救命稻草”。

    多部门协调商讨 多年前案件细节再还原

    在接到李峰父亲的求助后,市北区司法局立刻将案件委托给了山东天雅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徐光全律师。

    “由于案件经历时间较长,办案人员均已更换,老人上了年纪,很多细节也记不清楚,所以这个案子处理起来还是有点困难,这也是案件迟迟不能进入程序的原因。”徐律师告诉信网,为使案件顺利启动,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还专门组织几家律所主任召开案件讨论会,分析该案的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先是协调了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拿到当年审理的第一手材料,再进行案件案情的重新梳理和分析,找到突破点,又经过市北区司法局、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等多方联动后,案件最终得以重新启动,并顺利推进。”徐律师说。

    十多年的维权经历,使得老人与部分部门积怨已深,为缓和老人情绪,使案件通过合法路径依法解决,徐律师扑下身子一点点了解、还原当年细节,每当有一点新进展,都第一时间与老人进行沟通,老人的态度渐渐软化,在案件推进过程中变得愈来愈配合。

    重审时“见招拆招” 十三年积案画上圆满句号

    在多方联动的努力下,近日这一桩十三年前的案子正式进入重审程序。但在开庭过程中,被告以否认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超过诉讼时效等理由拒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面对被告的说辞,徐律师早有准备,有条不紊地拿出前期调查所取得的市北区安监部门在派出所对整个案件的调查笔录、房屋租赁合同等合法有效的证据,就案件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进行了详细的陈述,对被告的说法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

    最终,人民法院对徐律师所调查的证据及事实予以确认,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得到了支持,判决被告向受援人支付各项赔偿款39万余元,老人十三年的维权之路终得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感谢政府,感谢援助律师,感谢你们还我儿子一个公道。”得知判决结果的老人潸然泪下,电话里的声音有些哽咽。由于老人年迈,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王书记一行人主动请缨,帮老人送上这面跨越13年、330多公里的锦旗和感谢信。

    “三全”模式护航 半年已接听千余法律服务热线

    李先生的案子是市北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北区积极探索“三全”模式,使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22个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及109个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设立,形成覆盖区街居三级的法律援助工作网格;“青岛公共法律服务”公众号充分发挥了“e 法援”的作用,为市民提供全时空服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全年畅通,2022年1月至今已经接听解答群众咨询1100余人次。

    在面对特殊群体的求助时,市北区司法局开辟了“绿色通道”,农民工讨薪、老年人维权等案件已经实现了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当场指派。同时,法律援助中心建立受理、指派、承办、结案、归档“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提升质量精细度,定期开展案卷交叉互评,通过参加庭审旁听、听取意见等方式,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进行流程动态监管。

    “通过市北区司法局‘援调结合、调解优先’模式,687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全部引导调解,调解结案361件。截至目前,法律援助中心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27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50余万元,受援人数达3600多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满意率达100%。”市北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文中人物系化名)

    本文来自【青岛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律师帮老人,法律问题援助】,是否是您想找的北京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北京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