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开封年轻律师,司法所故事】,以下3个关于【开封年轻律师,司法所故事】的北京法律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北京法律知识。
开封“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优秀律师”尤媛媛: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尤媛媛,河南仁茂律师事务所律师,自2021年3月,担任开封市祥符区曲兴村、苗营村、耿楼村、乔庄村、顺河村的村(居)法律顾问。身为一名年轻律师,尤媛媛注重培养和提升社会责任感,始终把提高法律服务质量作为工作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律师职业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2022年2月,尤媛媛被中共开封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表彰为“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优秀律师”。
在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期间,尤媛媛积极发挥法律专业优势,帮助村委依法规范各项管理工作,为村委审查合同和村规民约,参与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引导村民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1年年底,某村村民因被拖欠劳务工资前来咨询,尤媛媛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建议其立案起诉。因正值疫情严重时期,无法前往外地进行立案,尤媛媛便帮助该村民进行网上立案,并对开庭事项进行指导。在尤媛媛的帮助下,该村民最终收到了法院的胜诉判决书,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安心地过了一个幸福年。
别看尤媛媛是一名“95”后,因经常和基层群众打交道,她在普法宣传方面有着一套自己的经验做法。她善于运用实际案例分析相关法律规定,把法条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使群众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她的努力下,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大幅度提高,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尤媛媛表示,她将以自身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继续尽心尽责做好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为基层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房彦吟)
编辑:李勇
审核:张东
“我与司法行政”好故事——一场官司让我成为一名律师
一场官司让我成为一名律师
我出生在河南省封丘县农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妞。中专毕业后,不甘回农村继承父辈土里刨食的生活,在班主任乔老师的帮助下,留在了开封。后来,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取得了财会大专和计算机本科文凭。但因为编制问题没有解决,2010年又去上海打工,先是做财务工作,后来做行政管理兼职销售,在我刚刚稳定下来,做的小有起色之时,我的人生却再次遇到转折。
2011年,我的弟弟、弟媳在郑州一处高层建筑工地打工,弟媳在工作中不幸滑倒猝死,多次与发包方及建设方交涉,均无法得到合理赔偿,上访、举报、扯横幅、媒体曝光……一家人被折腾的筋疲力尽,但是纠纷还是无法解决。为此奔波了几个月的堂兄再也无计可施,领着我们咨询了相关政策后,最终,他建议我们打官司。说真的,刚开始,因为对法院存在固有偏见,我内心对打官司是抗拒的,但看着疲惫不堪的父母和三个跟着奔波了一天,被晒的蔫头耷脑的小侄子,又想想孩子们以后的生活,我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堂兄的建议,开始收集证据,写材料,走上了诉讼程序。
建设单位依仗自身的优势资源,拖尽了每一个法律程序。工伤认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劳动关系仲裁、一审、二审、申请强制执行……以前听都没有听说过的诉讼程序,我不得不一一学习、应对。痛苦之余也让我对法律程序有了一个具体认识,而同时做为亲属代理人亲自开庭,我也了解了庭审过程,消除了对打官司的紧张、恐慌情绪。诉讼过程中,我经常去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法律,也慢慢认识并喜欢上了一个称之为“律师”的职业。
我是幸运的,打官司的两年,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特别是接触过的大多数法官,让我消除了原本对法官群体的固有偏见。他们对我的同情和鼓励,不但最终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让我有机会走上律师之路,开启新的职业和人生。
家中的这场官司整整打了两年,大大小小历经十多个法律程序,直到2013年3月份终于拿到最后一笔赔偿款。我长舒了一口气:“这一切终于结束了!”此时,我也已下定决心,开启我人生新的征程——转行做“律师”!
回老家处理完家里的琐事,我回到开封蜗居于一间陋室,一心一意开始备考司法考试。经过半年多心无旁骛的学习,我当年就顺利通过了全国法律职业资格A证。资格证下来后,我幸运地在河南地依律师事务所跟着王富安老师实习。可是王富安老师很快就要退休了。正愁再无名师指导时,机缘巧合,在一次司法局组织的活动中,我负责后勤服务,由于将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受到了开封市律师协会会长范之敏的肯定,他得知我的实习指导老师退休这件事后,同意我跟随他做助理工作。在实习考核结束后,我来到河南龙文律师事务所执业,自此开始了我的执业律师生涯。
刚开始执业的一年,案件不多,工作之余,我经常上网收看一些著名的法律公开课,使我扩展了视野,更锻炼了我做为法律人的严密逻辑及理性思考。特别是哈佛法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让我第一次对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这些基本问题有了初步认识。我突破了原本狭隘、偏激的认知水准,具备一点点的人文情怀,秉持一点点的人本精神,建立一个人性化的是非观,脱离懵昧盲从,成为一名能坚守良知的法律人。
从律师助理到独立执业,我对法律的兴趣有增无减,也逐渐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此期间,我曾代理了多起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其中有多起民事案件前后经过一审、二审、再审,最终实现了委托人的诉讼目的;也曾经援助年轻母亲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为退赔损失的被告人辩护使其获得缓刑、为无辜的公司职员辩护使其不被批捕免受羁押……这些成功代理的诉讼经验不仅坚定了我的执业信心也为我赢得了当事人的信赖与尊重。
工作、学习之余,我还积极参与社会调解,为创建“和谐社会”献力献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用法律思维化解多起百姓纠纷。在调解中通过释法析理,达到普法宣传、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法律职业的社会效益,并在2016年被评为《宋都调解》栏目先进调解员。
努力之后的收获激起了我作为律师的职业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我对法律新的认识,它的逻辑性、科学性和变化性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律师的专业素质,我们的法律环境在不断变化,律师职业应当是一个不断学习,永不止步的职业,因此节假日我还经常参加各项业务培训,更新和扩充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水平,为当事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我非常喜欢我的职业,也很庆幸当初转行做律师的选择,同时更感激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法律人,是你们的一身正气,维护了普通百姓的合法权益,成就了一个农村姑娘的律师梦,而今的我,也正象你们一样充满着对法律的敬仰、对人文的关怀,为实现依法治国、公正司法努力前行。
报送单位
开封市司法局
作者姓名
时和娜(河南龙文律师事务所律师)
河南司法行政在线 出品
欢迎投稿到邮箱:hnsfxc@126.com
传真:0371-
开封市首届青年律师领军人才训练营成功举办
映象网开封讯(记者 崔学庆 实习生 孔园园)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律师队伍建设,选拔培养青年律师领军人才,10月20日至23日,开封市司法局、市司法培训中心、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为期四天的“开封市首届青年律师领军人才训练营”。训练营以“追求卓越、未来有我”为主题,采取全封闭管理方式,全市20个律师事务所的34名优秀青年律师参加。
10月21日上午,举行开营仪式。开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市监狱第一政委吕治民参加仪式并讲话。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第一政委张航生主持仪式。
开封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陈燕,省律师协会培训部主任林阳,市司法局律师工作指导科科长卢文立,市司法培训中心综合科科长任军,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慧萍、朱新勇参加开营仪式。
吕治民在讲话时指出,青年律师不仅是律师行业的生力军,更是中国律师未来的栋梁,青年律师要具有法律人的政治担当,要准确定位,有大格局、大情怀;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专业优势,学以致用,勇于担当,在更高的政治站位上积极参与律师行业的发展和建设,维护律师行业正面形象,传递律师行业正能量。
吕治民向全体参训的青年律师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要脚踏实地,为律师事业筑基;二是要点燃激情,让青春无悔;三是要依法依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国家添彩;四是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打磨心性、升华人生意义,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开班仪式上,卢文立、朱新勇向律师代表曹新成、姚歌授“青训营班旗”。
四天的训练期间,课程安排丰富、活动形式新颖,既有资深律师张照东、专家教授林志友的专题授课,又有全国青年律师训练营优秀学员交流分享经验,还有学员们广泛参与的分组讨论、微论坛、演讲比赛和拓展训练,不仅让学员们拓宽了眼界、增强了业务能力、提升了素质,而且还为学员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增进友谊提供了平台,受到了青年律师的一致好评。
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开封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还将采取多种形式,为青年律师搭建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切实做好律师的传帮带工作,进一步增强律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推进开封律师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开封年轻律师,司法所故事】,是否是您想找的北京法律常识呢?想要了解更多北京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